beat365最新版2022|首頁|欢迎您党委宣传部经过充分论证,周密策划,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栏目《新征程@经院人》。栏目以讲好经院故事为己任,以访谈和评论为主要形式,以人物为主线,提炼经院人奋斗背后的坚韧、执着、勇气和担当,展现新征程中经院人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生动实践中诠释经院精神。该栏目以大学生记者团为主要创作力量,希望各院系、部门积极推荐故事线索和人物素材。
水电、饮食、绿化,这三件事是关乎师生在校学习生活幸福感的三件大事。其中电力供应是重中之重,它关联着学生正常寝室生活、教师按时多媒体授课、在校企业正常运转等诸多场景。可以说电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基础性保障。
伴随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四次党代会的召开,经院开启新征程。枫苑二期学生公寓项目和商务智能教学实训大楼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创意产业教研与实训大楼投入使用,已然成为新地标,聚光灯照向藏龙岛。但重大项目的上马让学校本就不富裕的电力供应继续吃紧。
2022年,在江夏区整体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后勤集团牵头,学校投资1100万元将总电力增容到12000千伏安,扩容50%,保证了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期间的用电需求。
但,电力容量拉来了,如何消化好、使用好这么多的电力储备又成了新问题。我校自2004年藏龙岛校区投入使用,电力设备已服役18余年,普遍老化,已难以适应我校发展需求。如何进行电力整体升级改造,这个问题摆上了后勤集团的办公桌。
与时间赛跑
问题明确,只待落实。2022年,学校把握住中长期低息贷款项目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更新改造教学科研设备项目,“教学电力保障设备采购及拆、安装建设项目”,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主要由后勤集团承担。
“工程总计投入678万元,”后勤集团总经理杨守平介绍,“这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我们的任务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紧协调各方,尽快推进工程落地。”
自2022年12月13日学校招标办按规范程序产生中标单位后,至春季学期开学前,后勤集团所拥有的时间只有仅仅2个月。
签订合同前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逐个确定设备的技术参数。本次需要拆除的设备有73台高压柜、5个箱式变压器、2台变压器和1套发电机组,这些器械分布在2个开闭所、10个配电房中,每个设备的规格大小、每个场所的屋内容积和进出口尺寸都不尽相同。在缺乏图纸的情况下,后勤集团的老师们就需要逐台摸查尺寸和各项技术数据。
“只有摸清楚具体数据,才能够确定购买需求,进而开展合同签订。”杨守平介绍,“后期我们也是按照规定尺寸进行新设备定制。”摸排工作就让6人统计核实了12天。
正在后勤集团紧张摸查信息、抢进度时,意外事件又发生。11月,疫情形势逐渐紧张,在12月奥密克戎病毒肆虐的十几天时间里,项目只能暂停。杨守平说:“在那十几天里,是8名平均年龄将近50岁的员工坚持在一线,确保全部在校师生的水电供应。同志们阳康后,马上返岗,开展工作,终于抢在12月26日、22年内完成了合同签订。”
为了确保工期,合同条款中约定,所有设备必须在年前完成生产和运输,开年后立即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
为什么这么紧张?杨守平指着施工进度表介绍:“学生2月12日就要全面返校,进行晚点名并开始在校生活,那个时候我们的电力设备必须全部投入正常使用,如果没有电是会打乱正常教学、生活的!所以我们要确保2月1日至11日这11天内完成校内所有区域电力设备更换、调试的工程。”
一个校园,牵涉甚广。全校生活、工作、商业区域建筑近百栋,为了完成施工,这些建筑都要轮流停一次电,区域内工作和生活都要被暂时打断。
而这个寒期学校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国家公务员阅卷、实验室升级改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材料整理等工作。同时凛冬已至,在校居住生活的师生也要维持供暖、做饭、生活等基本需求,这都需要电力作为最基础的保证。
停什么区域、在什么时间、停多久的电,怎样配给发电机、保证重点区域不断电,后勤的人力如何调配,都是一条条需要解决的问题。杨守平说:“不能怠慢啊。一个问题协调不到位,要么耽误重要工作,要么延误工期,学生返校无法正常供电。”
1月18日,除夕前2天,后勤集团十易其稿,拿出协调方案。大年初六、初七,全员到岗,最后敲定停电和电力保障方案。
1月31日,大年初十,所有设备进场到位,安装程序正式启动。
11天
工期倒计时11天。全校东区和西区两条电路系统,轮流停电、分部更换设备的工作正式开始。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汀兰苑电力改造时的协调与调度。
汀兰苑是学校教师居住区,学校在职在岗和已退休的部分教师都在此处居住生活,其中涉及43栋普通住宅和2栋电梯楼房的电力改造。水电保修与修缮服务中心主任张宇说:“在前期停电规划中,我们最主要是缩小影响面,并尽量给居民保证做饭时电力供应和晚上供暖需求。所以把汀兰苑分了3个片区,每天一个区域进行停电,一般时间是早晨8点至下午5点。对于小高层电梯、亿优物业,则是保证发电机组24小时不断电,保证高层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在施工期间的正常工作生活。”
除了停电安排,设备进场在社区也成了难题。汀兰苑作为成熟小区,入住率极高,平时停车场和道路两旁都停有车辆,通常到夜晚更是一位难求。这就导致吊车和相关设备无法进场。张宇说:“我们提前和社区、亿优物业取得联系,向居民发布挪车通知,提前2天拉起警戒线禁止车辆进入,并通知未挪车车主,尽快挪车。”
设备如期进场,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基础信息都很难准确把握,这时“杨博士”就是最佳保证。杨先伍,后勤人封他是“土博士”,他就是学校水电管网活地图。后勤集团分管水电保障与修缮服务中心的副总经理周恒说:“校园哪处、什么管子、可能出什么问题,杨博士都门儿清,非常有助于工作开展。而且他在汀兰苑群众基础很好,平时谁家出点什么问题都会先找杨博士解决,他本人也从不推脱,能办就办,这为我们顺利施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果然如其所说,虽然汀兰苑的施工前后涉及3个整天,但过程非常顺利。
工期倒计时9天,他们遇到了难度最大的关卡,笃行楼电力保障。
水电保障与修缮服务中心接到通知,2月6日至18日,笃行楼进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工作,需要保证有电有热水。笃行楼电路改造需要暂停整个西区片区的电力,但设备的进场、安装到调试至少需要2-3天,这势必影响阅卷工作的顺利开展。
问题没有办法多,对此后勤集团想出的对策是,工人在凌晨2点到5点、人员用电需求最小的时候断电3小时,用以把笃行楼供电电源从西区电源切换到东区电源线路,这样不论西区何时断电都不影响笃行楼工作,而腾挪出来的大块时间进行整个区域的设备改造。
“春节后的几天正是最冷的几天,凌晨2点到5点又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周恒说:“那天,我们的6位员工一直在现场坚守。有的师傅年龄大,小孙子、孙女在家里睡觉,自己冒着寒风在校园彻夜工作,都是为了学校的事情,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句吐槽,真的很让人感动。”
工期倒计时3小时,突发状况却随时都会出现。
2月11日,晚上8点,大雨。整个工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核心机房的设备完成更换。核心机房是学校的数据中心,储存着建校来所有基础信息。工作人员在施工方离开后,启动发电机组进行调试。吴岸龙虽然只是30岁的年轻人,但也有多年经验,他挨个房间排查,确定运转情况。
初看一切正常,有电、有线,运转如常,但走到发电机门外听到隐约警报声。吴岸先马上判断情况反常,并向上级汇报,联系施工方快速返回,逐一排查相关问题。最后发现是相序出错,导致设备并未正常运转。那晚直到深夜11点,所有问题得以解决,个人都是淋得一身雨。在雨夜的沙沙声中,他们保住了学校关键数据。
15年
现在,学校拥有3条电路回路,不论东区、西区哪里需要电力,都有第三条路线可以供给。学校新装51台高压柜、5台箱式变压器、2台变压器、2套发电机组、11套直流屏。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熊江华说:“目前我们的高压电力设备至少又可以保证学校15年的高压电力供应需求,这为今后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电最重要是两方面,一是安全稳定,守住底线,二是智能化程度,激活数据资源。本次升级则一次性达成两个成就。
过去电力设备老化,存在着噪音大、故障频率高的问题,更隐藏着放电导致失火的风险。现在设备安全性能更强,监测报警系统优,操控更便捷。如果过去一个地点发生电力故障,需要至少3个人,排查数小时方能锁定问题发生之处,而现在,因为系统的智能化,能够1个人1小时内迅速锁定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此大幅提升师生满意度。
“我们进行的电力项目只是学校7千万利用贷款更新改造教学科研设备项目的一个板块。同时在建的还有新工科实验室、新文科实验室、智慧教室建设等各类项目。”熊江华说:“这些硬件设施将共同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见学校是以很大的魄力在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迈进。”
再宏伟的目标,也是需要人来一步步推进。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更深切认识到一点:能保证经院良好发展十五年的不仅是硬件设施,更重要是高质量的人才。
一个有志气、有担当的领导班子是保证。“在贷款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各部门的中层干部都在换届,我们后勤集团的领导班子几乎全部更新。”熊江华说:“校领导对新班子寄予厚望,新班子就要有新作为。因为如此,所有人员都在迅速转换角色,快速进入状态。”正是以这样的拼劲儿和闯劲儿,电力改造项目成为了所有低息贷款改造项目中第一个完成的子项目。
一个有韧性、有奋斗精神的队伍是根本力量。11天的改造,过程顺利、影响颇小,甚至大多数教职工并不知道就在这个寒期,学校基础设施发生了怎样的质变。而这顺利的背后,是一碗碗奋战在一线的他们错过的元宵节汤圆,是无数次举头看去凌晨1点的月亮,是放下含饴弄孙之喜、放下彩衣娱亲之孝,是一个个泥泞、灰蓝色、低着头弯下腰的背影。
所有参与工作的一线员工,几乎不认为自己具有任何被报道的价值。采访湖北省高校“最美后勤人”、已经64岁的杨先伍,他说:“我没什么故事,领导带了头,我就跟着走!”采访新生力量吴岸龙元宵节加班的心情,他说:“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正常工作。”采访张宇记忆深刻之处,他报出来的是一串串数据和专业名词。刚入后勤半年的周恒说:“这群人,习惯了低着头做事情,外人看起来好像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就是靠着一股韧劲保证了整个校园的水电正常运转。”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深入一个项目的过程,让我们见到了一群只会埋头工作的人,是如何贡献一份力,以高质量后勤保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正如熊江华所言:“经院奋斗精神有四句话,最能体现后勤人的风采的是‘勇于担当、善作善成’。”
放眼看去,在这2192亩的校园里,始终行走着这样一群类似的人。不论是教书育人者、管理者还是后勤服务者,是这许许多多勠力同心、低头前行、不计付出的人,积淀出了经院爬坡过坎的力。更是经院若干年来的精神传承,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经院才积蓄出跨越发展的势。
这也许就是蕴藏在每个角落的,经院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坚实力量。
近期推荐
湖北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李曾妮
文字来源 / 晁悦 大学生记者团 胡颖慧
图片来源 / 后勤集团 大学生记者团 林涛
审稿 / 金苑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敬请联系
征集【文字 / 摄影 / 视频作品】
欢迎投稿至:news@hbue.edu.cn